恒生指數是港股投資者必須認識的參考指標,不僅有涵蓋藍籌成分股的主指數,更有科技、中國企業等不同類型的子指數,滿足不同投資者的多元需求。全面了解恒生與相關分類指數,能助你化繁為簡,追蹤大市升跌,打造屬於自己的港股組合。
恒生指數是甚麼?
恒生指數(Hang Seng Index,簡稱恒指)是香港股票市場最具代表性的股價指數之一,恒指最初僅作為恒生銀行內部參考工具,提供可反映香港股市整體表現的參考指標。恒指基數設定為1964年7月31日的100點,精選了33隻本地大型上市公司為成分股,涵蓋金融、地產及公用事業等行業,反映了當時香港主要產業的表現。
而隨着香港經濟持續發展及市場需求提升,恒指於1969年底起公開發布,並逐漸成為港股最重要的市場參考指數,受到本地及國際機構廣泛引用。恒指不單止是港股市場的參考標準,其編制規則亦隨著市場多元化和參與者變化不斷優化,現時覆蓋市值超過七成的香港上市公司,被視為香港經濟與金融狀況的「風向標」。
認識恒生指數成分股與權重機制
成分股數目與篩選標準
現時恒生指數有88隻成分股,除港股外,也有H股及紅籌股,涵蓋金融、地產、公用事業、工商業等不同行業板塊。根據恒生指數有限公司的篩選原則,入選公司需具備高流通量、成交活躍、一定的總市值及上市時間不少於24個月,同時恒生指數會調整每類股份的比例,使成分股合理分布金融、地產、公用事業、科技和消費等主要行業,確保指數能涵蓋香港經濟的主流結構。
恒生指數每年在3月、6月、9月、12月進行季度審核,根據流通市值、流通量和行業分布,剔除不符標準的公司,納入具行業代表性和市場重要性的股票。

權重計算及市值加權原理
恒生指數採用市值加權計算,即根據流通市值分配權重。現時騰訊控股、滙豐控股和阿里巴巴為最大權重公司。不過,恒指亦實施「權重上限」,任何單一成分股最高不得超過8%,防止個別公司權重過高造成指數失真。每季度,恒指會根據市值和流通量動態調整權重,例如2025年3月起,阿里巴巴、騰訊及滙豐控股三家公司的權重均調整至8%,其餘公司則根據最新市值計算分配。
恒生指數與分類指數簡介
恒生指數不單是香港股市的代表指數,旗下更設有多項子指數,幫助投資者按行業或投資主題追蹤不同板塊的表現。
主要板塊分類指數
恒生指數把成分股劃分為金融、地產建築、公用事業、資訊科技、電訊、消費等多個板塊分類。最新的行業架構已增至12大類,包括非必需性消費、必需性消費、醫療保健、能源、原材料等。每個板塊都有相應分類指數,例如恒生金融分類指數、恒生地產分類指數、恒生公用事業分類指數等,方便基金與ETF精準追蹤指定產業表現。
恒生中國企業指數(國企指數)
恒生中國企業指數(H-Share Index,簡稱國企指數)主要反映在香港上市的中國內地大型企業表現,2025年約有50隻成分股,包括建設銀行、工商銀行、中國移動等中資金融、能源及消費龍頭。國企指數除了為投資者提供對中國企業表現的重要參考外,其升跌亦能反映中國經濟與政策變化在港股市場的影響。
恒生科技指數與恒生綜合指數
為配合時代發展,恒生亦不斷推出新的指數,如2020年推出的恒生科技指數,是追蹤港股最大的30隻的新科技企業,包括騰訊、阿里巴巴、小米、京東等,俗稱「港版納指」,成為新經濟投資者的重要參考指標。
另外,在2001年10月3日設立的恒生綜合指數涵蓋超過95%港交所主板市值,成份股數目由初期約200隻增至現時逾400隻,是成為了全面的香港市場指標,也是「港股通」合資格股票名單的主要參考標準之一。
其他行業及主題型指數
恒生指數公司按市場趨勢和產業結構推出多種「行業分類指數」及「主題型指數」,方便投資者按主題追蹤市況及布局,包括︰
- 恒生金融分類指數:集中反映銀行、保險、證券及其他金融企業的整體市值及行業走勢,成分股有匯豐控股、友邦、港交所等。
- 恒生地產分類指數:聚焦本地大型地產發展商如長實、恒基地產、新地等,代表香港地產及物業投資市場的表現走向。
- 恒生公用事業分類指數:追蹤供電、供水、燃氣、交通等公用事業公司,反映民生基建產業穩健性及抗逆力,成份股包括中電、煤氣、港鐵等。
恒指ETF/期貨/成分股的投資策略
恒生指數及其相關指數的投資方法十分多元,有興趣的投資者可根據自身風險承受力、資金規模和理財目標,選擇指數ETF、恒指成分股或恒生指數期貨和期權等不同的投資工具。
恒生指數ETF
若想投資恒生或其相關指數指數,最主流且的方法便是購買恒生或其相關指數指數的ETF,例如盈富基金(2800)、恒生科技ETF(3033)、iShares安碩恒指ETF(3115)等,這些ETF直接追蹤恒生指數或相關行業指數,買賣方式與普通股票一樣,而且具有高流動性和分散風險的特點。買一隻ETF等於同買入數十隻本地「藍籌」,投資者無需逐隻分析股票,自行購買成份股,極適合長線穩定月供或定期定額儲蓄策略。
個別恒指成分股
直接買入恒生指數成分股是較為主動且靈活的投資方式,如騰訊控股(0700.HK)、匯豐控股(0005.HK)、阿里巴巴(9988.HK)和小米集團(1810.HK)等,這些公司不僅具備較強的市場影響力,更擁有穩定的分紅能力及股東投票權,對於追求資本增值的投資者具有相當吸引力。
然而,投資恒指成分股需要較大的資金和時間投入,同時為了有效分散風險,投資者需要買入多隻股票,還需花精力去追蹤各只個股的業績變動,適合那些願意投入時間及資金、具備相應投資經驗,且追求主動操盤、收息兼備的投資者。
期貨和期權
恒生指數期貨和期權屬於槓桿衍生產品,較適合有經驗的投資者,透過買賣期貨和期權作避險或短線套利的操作。期貨以恒指表現為結算依據,支付部分按金即可槓桿操作一整張指數合約,投資者可於升市時「開倉做多」賺升幅,或在跌市時「開倉做淡」在市場下行時獲利,期貨合約有多個交易時段,例如夜期交易時段,靈活度高,能即時反映國際消息對港股的影響。進階交易者常以恒指期貨作用於對沖現貨風險
至於恒生指數期權,投資者可利用認購期權(Call)或認沽期權(Put)部署看升或看淡市場,從而捕捉短線波幅或對沖現貨組合。不過指數期貨及期權都是高風險的投資工具,期貨有槓桿效應,期權並有價值劇烈波動的風險,較適宜有風險管理經驗的投資者參與。

投資涉及風險,本網的資訊僅作教學用途,並不構成投資意見或建議,故不應被視為作任何投資決定或行動的基礎。我們可能因用戶申請金融產品而從合作夥伴獲得少量佣金,但我們提供的內容時刻秉持獨立及客觀。產品資訊及條款,以相關機構向客戶提供的資料為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