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騙案數字不斷上升,2023年單是電話騙案涉及金額就高達11億港元,而被指與電騙集團關係密切的KK園販賣人口事件更是備受關注。面對騙徒手法層出不窮,市民該如何保護自己?不想電騙埋身,最重要的是提高防範意識,掌握以下幾招防騙招式,騙徒也難以得手。
保持冷靜,勿起貪念
騙徒往往是利用受害人一時的貪念或恐懼心理,令受害人做出不理智的決定,如假稱對方中了大獎,但需繳交行政費,才可取得獎金;或是冒認執法部門人員,要求對方提供個人資料以協助調查等。
一旦遇上類似情況,首先是要保持冷靜,然後尋找官方的聯絡方式,向機構或銀行核實對方身分,要緊記銀行或執法人員不會在電話中索取你的個人資料、銀行賬號及密碼。
提高保障私隱意識
部分人沒有很重視保護自己的個人資料等隱私,隨意便將自己的個人資料曝露於公眾之下,例如在社交平台胡亂公開真實姓名、電話及電郵地址,或是隨意授權給一些手機應用程式,讓騙徒可以輕易獲得你的初步訊息從而開展行騙計劃。
要有效防止電騙,應從源頭下手,降低騙徒獲得你個人訊息的機會,提高對個人資料的保護,如提高社交賬號的隱私等級,在授權給手機應用程式前仔細看要求的存取權限等。
善用防騙搜索平台
香港警務處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推出網上平台「防騙視伏器」及「防騙視伏App」手機應用程式,市民在收到可疑的網址、電話號碼、電郵地址、銀行賬戶後,可使用防騙視伏器進行評估詐騙及網絡安全風險,如發現是「疑似有伏」及「高危有伏」,記得提高警覺,不要點撃連結,及將自己的個人資料給予對方。
留意SMS「#」認證
不少騙徒冒充機構發出的欺詐短訊,以取得受害人的敏感資料。為了讓市民可以更易識明真偽,通訊事務管理局辦公室推行「短訊發送人登記制」,讓有登記的公司或機構可以「#」開首的名稱向用戶發送SMS。現時銀行業、電訊業、政府機構都有參與其中,市民可憑「#」認清發送SMS的機構是否冒認,也可直接查閱通訊局的登記冊名單。
小貼士:用Planto App偵測可疑交易
銀行及信用卡戶口太多,難以管理自己的交易記錄?用Planto App連結銀行戶後,系統會自動追蹤交易記錄及戶口狀況,一旦出現重覆或可疑交易時,會向用戶發出警示,減少個人戶口在不知不覺情況下遭盜用的風險。
Planto App下載量超過20萬人次,支援香港主流銀行及金融機構的儲蓄、投資、信用卡、貸款、按揭及積金等多種賬戶,幫你一App掌握個人理財。